团长带队幸福国不丹,观景交流静心修禅……5月20日前报名可优惠! 点击咨询详情

首页   >   心理案例  >    内容

从马加爵到林森浩杀人案谈家庭教育

作者:管理员|文章出处:本站|更新时间:2020-12-22 15:25:00|人气:2033
       有人说:“如果我们大学毕业还活着,要感谢室友不杀之恩。”这固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近年来,大学生杀人并不罕见。
 
我们先来盘点一下近十年来12起大学生杀人事件: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感到被同学讽刺,在宿舍残忍杀害四名同宿舍同学。
 
2004年9月5日,广东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学生蓝庆庞因经济纠纷勒死女友。
 
2005年6月2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安然因琐事争执,杀害同班同学。
 
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年仅19岁的女学生张超伙同他人杀人抢劫碎尸。
 
2009年11月14日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因被同学讽刺,感到受到侮辱杀害同寝室友。
 
2010年3月30日,四川大学生,高考状元曾世杰因因被人嫌弃样貌丑泄愤,用事先准备的尖刀在川大江安校区刺杀心仪女生彭某和另外两名男生,致一死二伤。
 
2010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宋健因经济纠纷杀害女友,并将其抛尸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的茫茫大草原上。
 
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
 
2011年5月8日,中南大学学生王啸,求爱不成杀害心仪的女同学。
 
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袁某因冲突杀害同寝室友。
 
2014年4月15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因宿舍饮水问题与室友发生矛盾,投毒杀害室友黄洋。
 
2014年11月21日,天津城建大学学生翟清松因与同学发生口角,持刀杀人。
 
       法律专家说,我们要加强法制宣传;思政老师说我们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学家说要审视和改变社会问题;教育学家说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些都不错,但作为一位心理工作者我更想从心理的角度上看看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在这些案例中我们固然能看到法律意识淡薄,思想品德修养不够,但我们更能从中看到残忍、暴怒、贪婪、欲望、自恋、嫉妒、任性、自卑和恐惧……强烈的负性情绪。其中马加爵、郭力维、曾世杰、王啸、林森浩杀人是因为自卑感到被被轻视的侮辱;蓝庆庞、张超、宋健是因为对金钱的贪婪杀害恋人或情人;安然、袁某、翟清松因为琐事暴怒杀人;药家鑫更是仅仅因为担心被索赔而残忍的对伤者连刺八刀。但即使杀了四位同学的马加爵也不是杀人狂魔,他们每个人的犯罪无不是与自己的心理因素紧密相连。其中马加爵、张超、药家鑫、林森浩更是其中的代表。
 
       我们先来看看马加爵,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他的父母对他的殷殷期待,这份期待是如此厚重,对于一个上了大学还穿不起鞋子的、一生中最好的衣服是囚服的孩子来说这种期待厚重到必须成功赢得尊重,在宾阳那个依山傍水的贫困县来说,马加爵的确成功了,他以高出重点线50分的成绩被云南大学录取,尽管他本可以上更好的学校但是贫穷让他不得不止步于此。灾难却没有因此止步,还是由于贫穷心仪的女孩撕毁了他精心书写的情书,同学怀疑他打牌作弊,他感到“原来每个人长期以来一直这样凶悍的歧视我,残忍的嘲笑我……可是当我的人格尊严被人糟蹋的不成样子的时候,当我的过去的伤痛被人再次拿出来嘲讽的时候我的心滴血了……我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于是他发出了愤怒的吼声“是他们残忍的对我,是他们不给我活路,他们没有给我留后路……我没有退路了我决定玉石俱毁,我决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的人一个教训,我决定给那些无情践踏、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他用一把石锤结束了四个同学的生命,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以到生命的最后马加爵没有后悔,只有深深的眷恋“父母、亲人和可爱、纯朴、亲切的家乡”,带着对父母的歉疚和无法报答曾经对自己友善的亲友、同学的遗憾,踏上了不归之路。在他的绝命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单纯的、幼稚的、非黑即白的孩子的心灵。在他心中只有好人和坏人两种人,于他有一饭之恩的就是好人,讽刺挖苦他的就是坏人。好人要报答,坏人要杀掉,就是这么简单。于是一个智力超群的、强烈渴望成功和尊重的、幼稚的大男孩,给五个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灾难。而这到底为什么,一个考试超能、打牌无敌的大学生是为什么情商欠费呢?恐怕要从他的家庭说起,马加爵从小聪明,在同村人看来几乎是天才,父母因此对他期望殷殷,希望他的一生可以加官进爵,成为人上人,这种过高的期望。学业出类拔萃的马加爵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受到的宠爱绝不亚于任何孩子,他甚至可能自恋的认为自己的未来所向披靡。但是到了高中,不仅仅是有的同学更有钱,而且他不再是那个超越他人一大截的与众不同的学生了,家人对他的期望依旧,现实却不再支持他的幻梦,竞争的激烈使他一度沉沦,家庭却无法给他任何的心理支持,相反不断强调的贫穷使他从自恋转向了自卑,而这种自卑本质上仍然是自恋的。到了大学时代,这种自恋式的自卑,使他敏感于人际关系的任何风吹草动,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僵,甚至有的同学在他的被子上撒尿,使他感到更为被羞辱。关系更僵,形成恶性循环。孩子似的马加爵并没有因此试图改善关系,只是一味的怨恨,即使是同学邀他打牌,他仍是抱着这种怨恨上场,凭借自己的聪明不给同学一丝机会。同学们自然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情绪化的、尖锐的伙伴,反抗式的羞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却击碎了马加爵最后一丝理智和柔软。在悲剧发生的时候,马加爵根本注意不到,四个同学中有的比他更为贫困,有的同学有过更为悲惨的经历。但在他充满血腥的内心深处,只有“我是最贫穷可怜的天才,是他们造成我的所有悲剧。”
 
       时隔三年,马加爵的学妹张超,再次制造了新的血案,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与马加爵的自卑不同,更为年轻漂亮的张超是自信和贪婪的,仅仅因为在娱乐场所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她高昂的消费,她便将目光投向了年龄超过自己两倍的男人,很快没有止境的欲望将她拖向了更深的深渊,她决定铤而走险,伙同男友等三人为了得到更多,绑架了情人,在得到了银行卡和密码后,残忍的将她的情人杀死并分尸。张超的贪婪,似乎是由于父母下岗造成的贫穷,但实际上和马加爵一样的自恋式的自我过高期待,这种自恋得不到满足时,就极端的愤怒因而采取了过激的行为,只不过一个是用他人的死亡填补自己的内心,另一个则是用金钱填补空虚。
 
       药家鑫是继马加爵后的另一个焦点,与马不同,药家鑫家境优渥,作为一个大学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座驾,也正是这个座驾将药家鑫带向了不归之路。作为一个独生子,从小药家鑫生活是任性的,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帆风顺。高中毕业以后,更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如愿以偿的上了有着高昂学费的音乐学院。但他也是脆弱的,只能看到光明的未来,无量前途。完全将其他可能拒之门外。当他无意撞上了行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麻烦”,而不是救治对方;担心自己被讹诈,根本不考虑伤者和伤者家庭的感受。因而做出了令他走上不归路的决定——捅死对方,担心对方不死,他甚至连捅了八刀,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这个心中只有“我”的男孩,最终失去了“我”。和自恋的马加爵、张超不同,药家鑫是自卑的,他的自卑深深的烙刻在骨子里。在他的内心深处,自己是无能的,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给自己造成致命的打击。选择故意杀人,从根本上因为恐惧,一种来自从小因为父母包办一切造成的对世界深深的恐惧。为了将威胁除掉,他必须象小时候不小心踩坏了小朋友的文具一样,将威胁彻底除掉。可怜的药家鑫,到生命的最后,心理也没有成年。
 
       在马加爵之后十年,另一个话题杀手——林森浩横空出世。和马加爵、药家鑫不同,林森浩在一些人眼中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甚至有数百名同学和老师联名为他求情。许多人认为他有错但罪不至死。更有甚者,有的人认为死者黄洋咎由自取,或曰黄洋不是被林杀死的是死于爆发性肝炎。但是我没有看到值得刀下留人的任何理由,甚者因为林森浩的医学背景,留下他只能另我感到深深的寒意。因为在黄洋中毒后的半个月里,我们只能看到林森浩的冷眼旁观,在黄洋死后,我们从未看到林的哪怕一丝悔意。在二审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个超级冷静的,面无表情的,无情杀手。我们只能看到,令人齿冷的辩解。林森浩声称,他只是和黄洋开了一个愚人节的玩笑。尽管我们看到了医者的冷静,我们无法从林森浩那里看到医者的慈悲。对于马加爵我们害怕,张超不齿,药家鑫悲哀,对林森浩我们却应该只有恐惧。他可以处心积虑的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杀死自己的同学,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他甚至可以做的更多。我们从他的父亲的态度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和马加爵父母的内疚不同,林家至始至终没有内疚,只有辩解。同样是来自农村的白发斑斑的老父,我们只能从林父眼中看到对自己儿子的浓的化不开的感情,却看不到哪怕一丝对死者的尊重。即使在生前黄洋用言语伤害过林森浩,但是焉知林森浩没有深深的伤害黄洋能。我们常常同情弱者,但是焉知不是这种同情,导致弱者深深的自卑。自卑到必须用生命去祭奠自己的心神。如果说马加爵的父母将全部期望寄托着他的身上,那么林森浩的父母则是渴望他成功哪怕不择手段,就像他们甚至请到了著名法医来给儿子翻案。我不是法医,也不是刑警,无法判断胡志强的判断是否有事实依据,但是我知道没有林森浩投毒,黄洋此时此刻会是一个博士研究生而非一具冰冷的尸体或者骨灰。马加爵的父母在判决后也会哭泣,但是不仅仅为儿子哭泣,也为四个死者和被伤害的家庭哭泣。林家却没有哪怕施舍给失去唯一孩子的死者父母一丁点内疚,只为那个精心策划杀人的儿子痛哭。这恐怕是林森浩最重要的原因——凡伤我的死有余辜。
 
       十二个杀人者,各有不同,如果大学里不再培养杀手,我们要做的很多。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每个人心灵的起点,不论贫穷还是富有,每一位父母都要用正确的方式爱自己的孩子。其中自尊的培养至关重要,十一个年轻的大学生的内心都如此脆弱,几乎都是不能允许自己的失败或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处理任何事件。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努力最终会让自己幸福。马加爵的父母心心念念的是让自己的儿子摆脱贫穷的命运,但他们的内心何尝相信这一点呢,只能一点点的逼迫儿子成功接着成功,在马加爵的内心深处只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可怜巴巴的小男孩;药家鑫的父母为儿子铺平了所有的道路,却让儿子的心路坑坑洼洼,内心深处住着一个怯懦的男孩甚至是女孩;林森浩的父亲父爱深厚,但是眼中除了自己的儿子还有何人,所以林森浩的内心中只有一个被包裹在一团黑雾中的幻影。这样的孩子的内心除了不安还有什么?假如,马加爵的父母能不断的给予他鼓励;药家鑫的父母让他自己能够跌跌撞撞的学步;林森浩的父母让他学会承担责任。他们可能更有自尊。悲剧绝不会这么容易的发生。情绪管理也至关重要,我们看到袁某杀人后首先选择了自杀,可见他也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但是那一刻,他的确被愤怒的魔鬼占据了身心。如果当我们怒火中烧的时候,冷静一下,想一想,也许我们会想到更好的处理方法,一切都会有更好的结局。
 
       但这还不是我想说的全部,我还相信,有意义的生命更幸福。我们能够看到的马加爵和林森浩的绝命书中,除了对成功的渴望,几乎看不到其他的东西。我甚至想,如果他们能够成功,他们的成功是什么?林森浩会不会象末世文中的科学狂人一样?存在-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幸福,更多的取决于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来自于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的人则是过着“有意义的生活”。这种有意义的生活是充满自由的内心,愿意承担责任。但我在这十一个灵魂中只能看到被“成功”束缚的,傲慢的,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的,被囚禁的心。他们渴望被尊重,却与自尊背道而驰;他们渴望幸福,却误把“成功”当做幸福;他们期望自由,却被欲望关进了囚室。他们如果通过自性化的旅程,尝试发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是不是会有不同的生活?我们无从知晓,但是生者还有幸福的机会。通过自我发现自我分析了解自己,追寻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内心充满自由,让责任我自己构筑安全的家园,不被愿望、愤怒、恐惧遮蔽双眼,每个大学生更有可能成为拥有幸福未来的那一个。
                                          
 
   本文转自逍遥丸的新浪博客

上一篇:案例:一个想要杀人的孩子下一篇: 暂无信息了

编辑推荐:

  • 暂无数据显示...